7月,我國汽車產銷延續了二季度以來的回暖勢頭,同比增長21.9%和16.4%;1-7月累計產銷同比降幅也有所收窄,市場保持良好運行態勢。但中汽協仍提醒企業,要重視庫存變化,避免庫存過高而加重負擔。
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速由負轉正,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中汽協認為,目前,汽車企業與消費者都在逐漸適應補貼退坡后的市場,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110萬輛左右。
昨日(8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7月,我國汽車產銷延續了二季度以來的回暖勢頭,當月產銷量環比小幅下降,同比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商用車同比增速明顯,為59.4%。行業總體形勢穩定,保持了良好的運行態勢。
中汽協表示,雖然本月產銷增長勢頭良好,但企業終端庫存增長明顯,因此企業應重視其變化,避免庫存過高而加重企業負擔。建議行業企業密切關注國內市場變化,以及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出臺實施情況,及時調整好生產經營節奏,穩步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7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20.1萬輛和211.2萬輛,環比下降5.3%和8.2%,同比增長21.9%和16.4%;1-7月累計產銷量為1231.4萬輛和1236.5萬輛,同比下降11.8%和12.7%,降幅與1-6月相比,分別收窄5.0個百分點和4.2個百分點。
其中,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2.9萬輛和166.5萬輛,環比下降3.9%和5.6%,同比增長13.2%和8.5%。4類細分車型產量全部增長,銷量中僅MPV同比下降,其他車型均呈現增長。
今年前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48.3萬輛和953.3萬輛,同比下滑17.8%和18.4%,降幅比1-6月收窄4.7和4個百分點。轎車與MPV車型產銷同比下降幅度較大;SUV與交叉型乘用車好于總體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7月產銷同比增速已由負轉正,為今年來首次增長。雖然,1-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仍同比下降31.7%和32.8%至49.6萬輛和48.6萬輛,但7月已實現產銷10萬輛和9.8萬輛,同比增長15.6%和19.3%。其中,7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萬輛和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9%和24.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萬輛和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8%和2.7%。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新能源汽車自去年7月補貼政策退坡以來一直延續下滑態勢,但各企業目前都在尋找、拓寬自身發展路徑,并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如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正在適應補貼退坡后的市場,私人購車比例正在逐漸增加,共享汽車以及團體購車比例正逐步下降。中汽協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110萬輛左右。
從國別品牌來看,中國品牌乘用車7月銷量為58.5萬輛,環比下降0.9%,同比小幅增長4.5%,占乘用車總銷量的35.1%,市占率環比提升1.7個百分點,結束了自3月起的連續下降趨勢。對此,徐海東分析稱,疫情回暖初期(二季度)逐漸釋放的是合資品牌潛在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期間合資品牌市占率明顯增長。隨著7月市場需求恢復常態,自主品牌市占率的回升也在意料之內。
國外品牌方面,與上月相比,德系、日系表現堅挺,銷量降幅最低,其他品牌下降較為明顯;與上年同期相比,法系乘用車銷量降幅超過70%,韓系微降,其他外國品牌呈不同程度增長,日系品牌增速明顯,接近20%。
整體來看,我國汽車行業仍呈現兩極分化態勢,重點企業集團市場集中度高于去年同期。1-7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1103.6萬輛,同比下降12.3%,低于行業降幅0.4個百分點;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3%,高于去年同期0.4個百分點。
目前來看,疫情在汽車行業內的影響已逐漸消退。根據中汽協提供的重點企業經濟效益數據,其1-6月累計營業收入與利稅總額的增長變化趨勢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尤其從4月開始,重點企業二季度的經濟效益普遍優于去年同期,從而大幅改善了上半年經濟效益下降的趨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陳夢宇)
相關閱讀:
6月車市同環比增長 本土新能源將迎戰特斯拉
(責任編輯: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