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一区,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世界向東看!“后疫情時代”中國汽車的全球變局

2020年08月24日 06:3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黃春棉   

  中國汽車市場頑強的生命力和不俗的潛力,是實體復蘇和資本“點贊”背后的核心邏輯,危中有機,一定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幾年的關鍵詞。“后疫情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的任何舉動和變化,都可能導致全球汽車行業和企業新的變革,甚至催生出新的格局。無論是對本土車企,還是合資外方,影響一定是深遠的。對這些現象和走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也將在接下來的系列報道中深入剖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寄望為行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以汽車為集中代表的制造業,全面迎來復蘇和反彈,從乘聯會和中汽協發布的數據看出:自4月開始,我國汽車產銷已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形成了“V”字型反轉的市場業態。多位行業專家普遍分析認為:中央及地方連續推出針對汽車行業的鼓勵政策,以及企業快速復工復產的能力,和市場實際需求的支撐,共同成就了市場的快速恢復。

  從數據來看,1-7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為1231.4萬輛和1236.5萬輛,同比下降11.8%和12.7%,降幅與1-6月相比,分別收窄5.0個百分點和4.2個百分點。與之相對應的,是歐、美、日汽車市場的哀鴻遍野,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主流車企上半年銷量降幅從28%到50%不等,7月雖有所改善,但整體市場全年銷量預計將滑落至1300萬輛(此前5年維持在1700-1800萬輛規模),降幅在25%左右;歐洲市場中,包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內的多個國家,上半年汽車產銷下滑在30-50%之間,受到歐盟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和救助,6月開始市場呈現一定回暖跡象。

  因為日本車企的“主陣地”在海外市場,從主要企業的銷量數據分析來看,日本汽車制造商6月全球銷量同比下滑21.3%,連續第四個月出現兩位數的下滑。包括豐田和日產在內的日本七大汽車制造商6月共售出188萬輛汽車,低于去年同期的239萬輛。而在日本國內,截至今年7月,其新車銷量已連續十個月同比下滑,7月銷量同比下滑13.7%至近40萬輛。

  相較于全球范圍內的“跌跌不休”,中國市場成為一抹亮色,成功扮演了“避風港”的角色。豐田、日產和馬自達均在中國市場有所斬獲:豐田1-7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1.1%,4至7月連續四個月的銷量均超過上年同期,為豐田的全球業績注入“強心劑”;馬自達7月在中國的銷量同比增長4%,4-6月在中國的銷量更是提升了13%。

  無獨有偶,實體經濟的率先回暖,直接帶動資本市場的火爆。滬深股市的汽車板塊,在6、7月均表現突出,從同花順、大智慧等交易平臺的公開數據來看,汽車股平均增幅超過19%(6月20日-7月20日),部分價值成長型企業,因為跨國巨頭的資本介入,備受市場追捧,例如江淮汽車(股價較大眾汽車注資前,已實現翻倍)、國軒高科的股價表現,可見一斑。

  相比歐、美汽車行業的整體收縮,不斷有工廠關停、減薪裁員的報道傳出;跨國車企仍選擇“加碼”中國市場,在近幾個月內,大眾集團、戴姆勒集團、本田汽車,利用中國汽車產業擴大開放的政策契機,先后擴大合資、投資規模;尤其是對中國本土新能源產業鏈,表現出極大的投資熱情,如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本田入股寧德時代等。

本田認購寧德時代非公開發行股票

  中國汽車市場頑強的生命力和不俗的潛力,是實體復蘇和資本“點贊”背后的核心邏輯,危中有機,一定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幾年的關鍵詞。回望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為日本車企創造了脫穎而出的機遇;上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和汽車產業革新,成就了大眾汽車“前瞻者”的戰略決策;本世紀初,隨著中國加入WTO,汽車合資合作進一步擴大,全球幾乎所有的汽車巨頭,來華紛紛建廠,也促成中國日后連續十年奪得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按照這些邏輯分析推斷,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后疫情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的任何舉動和變化,都可能導致全球汽車行業和企業新的變革,甚至催生出新的格局;這其中,無論是對本土車企,還是合資外方,影響一定是深遠的。

  以本土車企為例,長城、比亞迪等表現出色的民營企業,不妨借此歷史契機,考察和尋覓適合的目標,借鑒吉利十年前收購沃爾沃的案例(十年前,金融危機引發了美國汽車“三大”的窘境,福特賣掉沃爾沃恰是歷史機緣;十年來,吉利在產品品質、平臺技術等方面的成長有目共睹),有望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局面。

WEY 坦克300

  相比之下,國有車企也有資本輸出的可能性,類似東風汽車收購PSA集團股份、北汽集團收購戴姆勒股份等案例,但考慮到波譎云詭的國際政治環境,以及各自合作伙伴的實際情況,更需要謹慎決策,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至于不同合作伙伴的迥異表現,合資公司的良莠不齊,對集團發展、座次排名,必將帶來更為長期的影響。

  若以外資企業的角度分析,強勢企業或品牌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加碼中國市場,邊緣企業或品牌正在逐步退出,合資企業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期。同時,考慮到中國日益擴大的產業開放政策,以及鼓勵電動車發展的政策傾向,外資企業的側重點和投資形式,在新能源領域,更多的獨資企業有望出現。對以上現象和走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也將在接下來的系列報道中深入剖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寄望為行業的發展和建設,提供有益的思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黃春棉)

  相關閱讀:

  【專題】后戰“疫”時代 中國汽車產業格局之變

(責任編輯:郭躍)

精彩圖片

世界向東看!“后疫情時代”中國汽車的全球變局

2020-08-24 06:3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黃春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