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缺席了2020北京車展之新勢力篇
回望2018年的北京車展,迎來“交付元年”的“新勢力們”紛紛將此作為“主戰場”,蔚來、威馬、奇點、愛馳、前途、云度等一批“造車新勢力”首次亮相,引發了一波聲量。然而2020年,在經歷了市場下行與疫情沖擊的“雙重洗禮”,節能補貼退坡的“正面打擊”之后,繼續留在展臺上的“新勢力”卻屈指可數;缺席年度唯一頂級車展,這些“新勢力們”是“資金短缺”,亦或是預示即將“黯然退場”?
自1990年首屆展會成功舉辦至今,北京國際車展已經走過了30年,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同樣,北京國際車展亦親歷品牌更迭、車市沉浮。基于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特推出“十一見聞系列”,從新勢力、傳統新勢力(傳統車企中的新晉品牌)與傳統自主品牌缺席北京車展為切入進行探討。今天推出新勢力篇——“理想”何時實現,愛馳能“馳”多遠?
本周一(10月5日),2020(第十六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正式落下帷幕。作為本年度全球唯一的頂級國際汽車展覽會,本屆車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官方數據顯示,在9月26-27日的車展媒體日上,共舉辦了72場新聞發布會;各大車企均攜最新產品與技術亮相,不少身處國外的高管也紛紛越洋連線與現場進行互動。值得一提的是,在亮相或上市的新車中,近40%為新能源車,可謂歷年之最。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這“紅紅火火”的背后,在那一方“隱秘的角落”,一些“紅極一時”的“造車新勢力”卻黯然缺席了這場汽車界的年度盛會。
回望2018年的北京車展,迎來“交付元年”的“新勢力們”紛紛將此作為“主戰場”,蔚來、威馬、奇點、愛馳、前途、云度等一批“造車新勢力”首次亮相,引發了一波聲量。然而2020年,在經歷了市場下行與疫情沖擊的雙重“洗禮”,節能補貼退坡的“正面打擊”之后,繼續留在展臺上的“新勢力”卻屈指可數;缺席年度唯一頂級車展,失去“秀肌肉”的舞臺,這些“新勢力們”是“資金短缺”,亦或是預示即將“黯然退場”?
只有一款車的李想,何時實現“理想”?
9月25日,在北京車展開幕前日,“理想汽車”發布名為“北京車展來理想‘展臺’的九個理由”的博文。一方面明確了理想汽車不參加本屆車展;另一方面表示理想汽車“北京交付中心”將成為“展臺”,開展理想ONE試駕服務,并對媒體開放。
對于理想的缺席,網友們似乎并不意外。“成都車展也沒去,原因很好理解。一、現在只有一款車,有啥好展示的,還很寒酸。二、這車有(又)沒有優惠,何必起(去)混臉熟。”網友“呆梨、Milan”表示;“愛吹牛的汽車工程師” 認為,“省錢;沒啥可展示的,就1臺車”;網友“智者勝”則認為,“可憐的理想,沒錢參展,只能這樣蹭熱度了”……
網友在理想ONE論壇上的評論
“缺錢”可能是“新勢力”車企的“頭號公敵”,然而,對于剛剛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理想而言,似乎暫時并不面臨這個問題。
從銷售層面來看,9月,理想ONE交付3504輛,環比8月增長29.3%;1-9月累計交付18160輛;理想目前在全國已有35家零售中心,覆蓋30個城市,市場表現穩健。不過,在產品層面,劍走偏鋒“增程式”的理想,目前只有一款理想ONE車型在售,相較于蔚來在售的ES8、ES6與EC6矩陣,小鵬的G3與P7,理想確實“略顯寒酸”。
公開資料顯示,理想計劃在2022年推出與奔馳GLS同級別的全尺寸SUV,該車將采用新一代增程式混動系統,后續還將研發中型以及緊湊型SUV擴大產品線。這也意味著,在未來一年內,理想將沒有新車發布。由此,目前的唯一車型“理想ONE”還能“紅”多久?“萬能的北京交付中心”還將扮演什么角色?有待后續觀察。
“另辟蹊徑”躲鋒芒,愛馳汽車能“馳”多遠?
愛馳汽車同樣缺席了今年的北京車展。去年12月,愛馳首款量產車型愛馳U5正式上市,然而“雷聲大,雨點小”,加之“生不逢時”,U5上市至今并未取得預期銷量。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愛馳汽車累計銷量816輛,其中國內上險數為309輛,海外銷量507輛,與“頭部企業”相去甚遠。
愛馳U5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其他“新勢力”車企,愛馳成立較晚,成立之初便“不走尋常路”選擇同時布局“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就在北京車展前幾日,2021款愛馳U5正式上市,第二批出口歐洲的200輛U5的啟運儀式也同期舉行。
在愛馳汽車創始人兼CEO付強看來,歐洲市場是個藍海,而愛馳也要做智能電動車里面的“一加”。由此,愛馳汽車的參展戰略——“選擇性地參加成熟度相匹配的屬地車展”也被看作是“有的放矢”,把錢花在目標市場上。
隨著更多合資、自主汽車企業加入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加之補貼的不斷退坡,“另辟蹊徑”開辟海外市場或許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然而,對于愛馳來說,幾百輛的銷量是否能夠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又能否助力企業順利獲得融資?這一切都還是未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懿)
相關閱讀:
【專題】致敬北京車展30年
財經類汽車主編談:上市邁出“長征”第一步,新勢力造車路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陳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