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一区,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月A級車:大眾找回狀態,自主新能源擔綱

2022-10-19 07: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
查看余下全文

9月A級車:大眾找回狀態,自主新能源擔綱

2022年10月19日 07: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   

  9月,A級車市場總體呈現“旺季重現”的態勢。其中大眾品牌重新找回狀態,朗逸以銷售4.14萬輛,同環比雙升的戰績奪得A級車月度銷冠,這在年內尚屬首次;速騰和寶來在經歷換代爬坡之后,迅速恢復至巔峰水平,位居榜單第五、六位。

  此外,自主品牌新能源勇擔重任,比亞迪秦PLUS再進一步,勇奪A級車亞軍之位;廣汽埃安S取代逸動PLUS和名爵5等傳統實力派,首次進入榜單。陳士華表示,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50%的歷史高位,主要原因在于旗下新能源汽車延續快速增長的勢頭。

  “我這輛驅逐艦05是在6月下單,等了一個多月才提到車,當時就是看中車輛的外觀很有科技感、車內空間寬敞舒適,語音系統也很好用。”網約車司機陳師傅表示,車子滿油滿電狀態能跑900多公里,而且特別省錢,自主品牌確實越做越好。“如果提車的時候,4S店能送個腳墊就更好了,”陳師傅調侃道。

  目前,以驅逐艦05為代表的國產新能源A級車,正逐步走到舞臺中央。9月,秦PLUS再進一步,以銷售3.61萬輛的成績,勇奪A級車亞軍之位,這是自主品牌近年來取得的最好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比亞迪選擇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動“兩條腿”走路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廣汽埃安S以1.24萬輛的成績首次進入榜單,盡管位于榜單最后一位,但也完成了對逸動PLUS和名爵5等傳統實力派的替代。此外,比亞迪驅逐艦05和幾何A自上市以來一路攀升,前者單月銷量已然接近萬輛水平。

比亞迪驅逐艦05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在燃油車領域,長安UNI-V經過激烈角逐,以1.47萬輛的成績,重回榜單第八位。據工作人員介紹,相比合資品牌競品,UNI-V的配置更高,動力和價格方面也占據優勢。另外,UNI-V通過線上模式銷售,可以個性化定制且價格透明,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在預期之內。

  自主品牌在A級車市場的良好表現,帶動了整體市場份額的提升。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自豪地表示,自2020年以來,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提高,9月已經到了50%的歷史高位,主要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走在了前列;營銷策略也值得整個行業學習。

  與此同時,大眾品牌在9月也重新找回狀態。上汽大眾方面,朗逸以銷售4.14萬輛,同環比雙升的戰績奪得A級車月度銷冠,這在年內尚屬首次。業內人士表示,“雙面”朗逸上市無疑提升了產品競爭力,而軒逸征戰多年已逐漸力不從心。此消彼長之下,朗逸能奪得桂冠也在預期之內。“這只是開始,朗逸最后一個季度的表現更值得期待。”

  作為一汽-大眾踐行“價格-價值”戰略的首次產品實踐,全新速騰和寶來正在逐漸凸顯自身的價值。其中,速騰在經歷換代爬坡之后,迅速恢復至巔峰水平,9月同環比增幅在60%以上至2.28萬輛,年內僅次于1月銷量,穩居榜單第五位;寶來緊跟其后,9月銷售2.17萬輛,同樣實現同環比雙升。

  榜單之外,大眾品牌喜憂參半,其中高爾夫環比增長近五成,展現出復蘇之勢。反觀桑塔納銷售不足萬輛,同環比出現雙降;而作為大眾在A級車市場的純電動“獨苗”,ID.3銷量環比繼續下降,單月銷售1300輛的成績恐怕難以滿足預期。

  相比之下,日系品牌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其中,軒逸不僅被朗逸拉下馬,更是被秦PLUS趕超。9月,軒逸銷售3.35萬輛,在滑落至季軍的同時,也是前十榜單中唯一出現同環比雙降的車型。

  A級車市場形勢一片大好,軒逸何以背道而馳?陳師傅購車時的心理歷程或許能給出答案。他說,“我在購車時也曾考慮過合資品牌的傳統燃油車,其中就包括軒逸,但在新能源車型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軒逸的內飾過于保守,智能化方面更是差距甚遠,最后只能放棄。”

  作為對比,卡羅拉和雷凌同比均實現50%以上的增長,分別銷售2.52萬輛和1.72萬輛,位于榜單第四、七位。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受益于去年同期二者因“缺芯”導致的超低基數,這一趨勢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韓系品牌方面,伊蘭特經過長期蟄伏,9月以1.38萬輛的成績搶占榜單第九位,這在近年來實屬罕見。同時,作為北京現代首款N Line系列轎車,現代菲斯塔N Line官圖已經發布,并將于近期上市,新車有望收獲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從整體來看,A級車市場總體呈現“旺季重現”的態勢。數據顯示,9月A級車累計銷售45.7萬輛,同比增長23.8%。中汽協方面表示,在傳統黃金消費季,車輛購置稅減征政策的持續發力,對車市的提振效果十分明顯。(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相關閱讀:

  8月A級車:秦PLUS逼近“兩逸” 自主品牌發力新能源

(責任編輯:陳夢宇)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