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會到50%,到2030年有望突破90%。”王青表示,目前,新能源車已經進入快速普及階段。未來要關注產能結構失衡的矛盾,推動新能源車持續健康發展。
“未來3-5年一定會很‘卷’,多方勢力的角逐引發規模賽和淘汰賽交織,而交織的背后將會讓產品的競爭力得到顯著的提升。”鄧承浩說道。
“從前期的政策實施效果來看,汽車產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們也從多方面研判產業后續將呈現出高質量向上發展的態勢。”方海峰建議,行業在保持純電路線不動搖的同時,還要探索用“能耗”這把統一的尺子客觀評價不同技術路線的社會經濟效應。
“在供給不出現問題、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相匹配等正常的情景下,我們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會到50%,到2030年有望突破90%。”在近日舉行的2023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
規模賽和淘汰賽交織,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
近年來,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銷量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首位。據王青介紹,如果將進出口因素考慮在內,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已達到26%。僅從國內市場來看,2022年新能源車市占率約為23.2%;今年1-7月,市占率約為29%,并呈現逐月攀升態勢,7月市占率已超過3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 主辦方供圖
“市場占有率大概在15%的時候,就會呈現一個加速普及市場擴張的趨勢。”王青說道,“目前,新能源車已經進入到快速普及的階段。”
同時,王青指出,當前整體市場的新增效應在40%左右,而60%主要是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增效應會越來越低,替代效應越來越強,這也是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們判斷到2027年,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都處在對燃油車快速替代的階段,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基本上會達到3000萬輛的水平。”
在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鄧承浩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經歷了大致三個階段,2018年以前主要是政策驅動,2019年到2021年迎來了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而2022年以來則完全是市場驅動的行為,“特別是今年補貼退坡之后銷量沒有下降反而更加快速的增長,都反映出整個新能源市場強大的內生驅動力。”
鄧承浩認為,新能源車市的快速發展,一是來自用戶端的需求驅動,據深藍汽車內部數據,有70%買車的用戶會關注電動汽車,消費需求的崛起由此成為新能源發展的核心關鍵。二是競爭驅動,包括油車與電車的爭奪、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爭奪、傳統汽車與造車新勢力的爭奪。第三則是技術驅動。
“未來3-5年一定會很‘卷’,多方勢力的角逐引發規模賽和淘汰賽交織,而交織的背后將會讓產品的競爭力得到顯著的提升。”鄧承浩說道。
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鄧承浩 主辦方供圖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加大了市場導入期的政策支持力度,堅持多元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整個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構建起政策的支持體系。”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表示,“從前期的政策實施效果來看,汽車產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們也從多方面研判產業后續將呈現出高質量向上發展的態勢。”
注重結構失衡矛盾,持續完善政策體系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市場規模、增速的快速增長,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從更加宏觀的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增長過快也可能帶來一些挑戰,甚至是存在一定的風險。
王青表示,去年全國乘用車的總產能接近4300萬輛。伴隨燃油車銷量在2017/18年超過2800萬輛的相對峰值后持續下滑,至2022年已不足2000萬輛,呈現出結構性的產能過剩風險,一些城市和地區面臨結構調整和新能源汽車增長轉型的壓力。
在王青看來,既要關注總量過剩的問題,更要關注結構失衡的矛盾。70%或是一個合理的產能利用率,而新能源汽車產能目前大概在2400萬到2500萬輛,處于相對合理區間。由此,依托新能源汽車消化燃油車的過剩產能,將是一個有效途徑,下一步應注重打通二者之間的產能調整、轉換的通道。此外,代工模式將是新能源創新發展的重要生產組織方式。
解決汽車整體產能過剩的關鍵是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政策。王青說道,“只有通過政策的優化調整把二者打通,形成二者相互融合、促進的機制,包括產能的指標、排產的計劃,由國家來決定生產多少輛,但是由誰生產在哪生產更多由市場和企業,通過市場的運作、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之間的協同來實現。這一點,才是下一步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過程中化解目前面臨的產業結構性矛盾的一條主要出路。”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 主辦方供圖
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勢頭,加快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方海峰也建議,進一步統籌布局、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堅持多技術路線并行發展,落實行業規劃的頂層設計。以戰略規劃引導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結合應用場景選擇適宜的技術路線,盡快落實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先行區的試點工作。更新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路線,推動多元化路線共性和相關的技術發展。聚焦突破技術的發展瓶頸,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支持。進一步強化外部協同,加強新能源汽車與能源的融合。
“汽車動力系統的電動化轉型已經是全球的共識,我們建議全行業保持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定力,堅持純電驅動路線毫不動搖。”方海峰說道,“建議行業政策盡可能保持中立原則,不干預企業技術路線的選擇,探索用‘能耗’這把統一的尺子客觀評價不同技術路線的社會經濟效應。”(中國經濟網 記者郭濤)
相關閱讀:
追求高質量發展 中國汽車產業更要跨界融合與突破創新
政策引領、創新驅動,推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出口及二手車或將成車市主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