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爾曼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未來芯片產業市場的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0億美元,年需求量將超過450億顆。
在徐爾曼看來,汽車芯片需求雖然領跑全球,但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在芯片領域逆全球化的趨勢下,如何打造自有的芯片產業體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日前,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正式舉辦。在汽車芯片專場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徐爾曼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未來芯片產業市場的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30年,全球芯片整體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
徐爾曼 官方供圖
據徐爾曼介紹,芯片不僅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信息通信等數字經濟的基礎,也是汽車新“四化”的重要支撐,是引領產業升級,推進經濟轉型的核心力量。通過數據來看,燃油車時代,單車芯片需求約為300-500顆,而當下的智能電動車單車芯片搭載量則超過了1000顆,未來L4級別車輛的單車芯片需求更將超過3000顆。以中國汽車行業為例,2022年,整車銷售規模達4.58萬億元,汽車芯片銷售規模為1219億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0億美元,年需求量將超過450億顆。
徐爾曼表示,汽車芯片產業正處于朝陽發展階段,但過去幾年,芯片短缺始終困擾著汽車產業發展。這也推動全球主要地區、國家不斷加強本土芯片產業鏈建設,并由此逐漸形成了區域化的產業集群特征。其中,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已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以大額補貼推動芯片產業本土化落地,以此構建有韌性的本土供應鏈。
聚焦中國市場,汽車芯片需求雖然領跑全球,但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在芯片領域逆全球化的趨勢下,如何打造自有的芯片產業體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中國國產汽車芯片應用,在圍繞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計算芯片和增量的傳感器芯片、電源芯片等領域實現了較大突破,整體國產化率從過去不到5%提升到10%,但產業短板依舊突出。
徐爾曼提出,從芯片的全產業鏈角度看,國內芯片產業的關鍵環節依然面臨卡脖子問題,在EDA工具、IP核、半導體設備等方面依賴度非常高。同時,中國的邏輯類芯片在制造工藝和能力上仍有不足,模擬類芯片的產品覆蓋和制造端也均存在短板。
為突破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瓶頸,百人會也給出七條建議:1、完善頂層設計,建立有效的政府協同機制。2、完善芯片制造工藝體系,通過提升我國本土產能,通過支持跨國企業的本土化發展,打造多元化的晶圓制造模式,提升汽車芯片本土制造能力。3、攻關芯片關鍵共性技術,針對關鍵的EDA、IP、光刻機等核心環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攻關。4、建立行業管理體系,通過協議獲得中長期的產能保障,并構建戰略儲備機制及供應鏈管理平臺。5、建立檢測認證體系,加快構建器件級、系統級、整車級三級的測試認證體系,支持第三方企業開展檢測認證及國產化芯片的測試評價工作。6、加強人才培養及引進力度,尤其是人才使用方面,通過提供更好的科研合作平臺來吸引高端人才。7、通過強化財政機構產業基金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開展汽車芯片的研發和應用。(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
(責任編輯: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