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品牌的份額取得了新突破,但由傳統新能源車企所構建的市場格局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7月,首次入圍榜單前十的零跑汽車擠掉了長城汽車,導致入榜TOP10的傳統品牌數量由原來的8家掉至7家。雖然入榜的傳統車企數量減少了,但7家企業的合計銷量卻比之上月有所提升。
在幾家傳統新能源車企中,比亞迪借助DM-i車型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緊隨其后的吉利、長安,或許是受車市傳統淡季的影響,在7月的零售銷量及增速均有所放緩,長安新能源的整體銷量更是大幅下滑17.86%至17.06萬輛。奇瑞則如其所言,在新能源領域愈發的“不客氣”。
借助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品牌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首超50%,中國品牌乘用車零售份額也進一步提升至61.8%。
盡管中國品牌的份額取得了新突破,但由傳統新能源車企所構建的市場格局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乘聯會發布的7月新能源廠商零售排行榜中,首次入圍榜單前十的零跑汽車擠掉了長城汽車,導致入榜TOP10的傳統品牌數量由原來的8家掉至7家。
雖然入榜的傳統車企數量減少了,但7家企業的合計銷量卻比之上月提升了9000輛,至560402輛。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表示,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
從前7個月的累計銷量來看,傳統新能源車企還是維持原有格局,入圍前十榜單的8家品牌的合計銷量超過333萬輛,同比增長39.7%,在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中的占比近七成。
企業層面,隨著DM-i車型布局的深入,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7月,比亞迪零售銷量在今年首度突破30萬輛。從批發數據來看,比亞迪7月銷量更是超過34萬輛,連續第五個月超過30萬輛,月銷持續創歷史新高。前7月,比亞迪累計批發銷量達1955366輛,完成全年360萬輛銷量目標的54.3%。
與此同時,比亞迪在今年還持續加速“出海”進程。截至7月,比亞迪海外市場銷量已超23.3萬輛,接近去年全年海外銷量。7月4日,比亞迪第800萬輛新能源車在泰國工廠正式投產下線。
相比于比亞迪的高歌猛進,緊隨其后的吉利、長安,或許是受車市傳統淡季的影響,在7月的零售銷量及增速較上月均有所放緩。
今年以來,吉利憑借旗下極氪、銀河等品牌的良好表現,逐漸穩居傳統新能源亞軍之位。尤其極氪品牌,不僅于5月在紐交所成功敲鐘上市,刷新新造車企業最快IPO紀錄;而且還憑借極氪001的熱銷,成為推動吉利新能源增長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7月,極氪新車銷量1.57萬輛,同比增長30%;前7月,極氪交付新車10.35萬輛,過去33個月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0萬輛。
不過,“近日上市的2025款極氪001及007,引發了部分極氪老車主聯合維權,”有媒體報道稱。據了解,極氪001車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改款兩次,極氪007距離上次改款也僅8個月,且增配降價,這讓不少老車主產生極大不滿。為安撫老車主,極氪將提供1萬元的購車抵用券,未排產的用戶可免費升級至2025款對應車型。
有分析認為,當前新能源車市競爭異常激烈,新品更迭速度及能力成為比拼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平衡好新老車主的利益,將成為車企不小的考驗。
對比來看,長安受淡季的影響似乎更大,7月整體銷量大幅下滑17.86%至17.06萬輛。自主新能源方面,盡管有著阿維塔、啟源、深藍等多品牌發力,但對于整體銷量的貢獻僅為26.1%。作為參照,吉利旗下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占比將近四成。
下半年,長安在新能源方面將迎來多款新品,包括長安啟源E07、深藍L07和深藍S05。此外,阿維塔將全面進入增程領域,形成“EV+REEV兩翼齊飛,4款車型8個產品”矩陣,年內將推出阿維塔07,以及一款全新轎車產品。伴隨新品的逐漸落地,長安自主新能源將會帶來怎樣的表現,值得期待。
傳統新能源三甲之外,上汽通用五菱、賽力斯、奇瑞、廣汽埃安,在7月的銷量排名均有所變動。其中,賽力斯延續近幾個月的高增長態勢,7月同比增幅超過8倍,相比6月提升193.4個百分點;但其銷量卻環比下滑3.1%,以致于其7月排名下滑至第6名。
伴隨問界車型的熱銷,賽力斯近幾個月均保持著同比多倍增長的兇猛態勢。但也有分析指出,隨著華為與奇瑞、北汽合作的智界、享界等品牌的落地,賽力斯將“不再是華為的唯一”,問界未來還能否保持當前勢頭,仍有待觀察。
同樣保持倍增的還有奇瑞。今年以來,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確實是愈發的“不客氣”,旗下各品牌持續發力,奇瑞風云、捷途山海、星途星紀元以及iCAR品牌都相繼推出新品。尤其iCAR品牌,首款產品上市5個月,其目前累計銷量已達31651輛。
整體來看,中國品牌借勢新能源車市持續發力,推動傳統新能源的月銷水平不斷提升,但同時各品牌之間的分化也在不斷加深。伴隨產品攻勢的進一步釋放,傳統新能源整體格局在今年下半年或將持續變動。(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濤)
相關閱讀:
濤濤不絕:比亞迪最高、賽力斯最快,傳統新能源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