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歷經蛻變,造車新勢力“十年而立”
——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
伴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造車新勢力們從成立之初的無人問津,到野蠻生長、優勝劣汰,再到如今成功地實現階段性的突圍,不僅銷量穩步攀升,而且還建立起穩定的價格、服務體系,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造車新勢力們仍面臨諸多挑戰,“淘汰賽”還遠未停止。
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75年間,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由弱到強。尤其近十年來,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浪潮中,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賽道異軍突起,跨國車企借力中國市場加速轉型,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成為“引領者”的難得機遇。為此,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特別推出系列報道,全面、系統地展開回顧與盤點,今日推出第三篇:大浪淘沙、歷經蛻變,造車新勢力“十年而立”。
“一家創業公司活10年真不容易,感謝大家一路并肩作戰!2024年8月27日,小鵬汽車迎來公司成立十周年的特別日子,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動情地說道,“造車很苦,但是很酷!
今年11月,同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也將迎來“十周歲生日”。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經濟、科技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尤其近十年來,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新興領域孕育出蓬勃發展的造車新勢力。伴隨著命運齒輪的轉動,造車新勢力們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從野蠻生長到大浪淘沙
指針回撥到2014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正式向中國首批車主交付Model S車型,標志著這家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首批車主名單之中,時任易車網董事長兼CEO即蔚來汽車CEO李斌以及UC優視董事長兼CEO俞永福(何小鵬為UC優視創始人)赫然在列,中國互聯網和科技行業精英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與想象已躍然紙上。
理想L9
更為關鍵的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利好政策持續加碼,補貼激勵措施密集發力。從2009年我國啟動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工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到2014年對購置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再到2020年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雙碳”目標……
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大量資本敏銳洞察到了新能源汽車崛起的風向,紛紛涌入新賽道,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2014年,包括游俠汽車、樂視汽車、小鵬汽車、合眾汽車、蔚來汽車和奇點汽車在內的多家造車新勢力相繼成立,新勢力品牌“造車元年”由此而來。在隨后的2015年、2017年,威馬、天際、零跑,愛馳汽車、拜騰等也相繼入場……造車新勢力進入“野蠻生長”階段。
然而,伴隨市場競爭加劇,補貼退坡等因素,大量造車新勢力相繼面臨生存危機,資金鏈斷裂、產品競爭力不足等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大浪淘沙,多數品牌半路夭折,有的甚至還未開始交付車輛便慘遭淘汰。
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對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同樣如此。直到如今,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也遠沒有停止,威馬、高合、天際等都來到了市場邊緣。
“通過優勝劣汰,一些優秀的造車新勢力脫穎而出,對整個行業起到推動作用!敝袊嚵魍▍f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造車新勢力企業的“一進一出”之間,也促進和刺激了行業的發展。
從無人問津到津津樂道
近年來,伴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造車新勢力們從成立之初的無人問津,到野蠻生長、優勝劣汰,再到如今成功地實現階段性的突圍,不僅銷量穩步攀升,而且還建立起穩定的價格、服務體系,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蔚來ET5
2022年,哪吒、蔚來、小鵬和零跑年銷量齊齊跨越十萬輛“生死線”。進入2024年,頭部的造車新勢力繼續提速。此外,小米、賽力斯等“新新勢力”強勢加入,進一步攪動著市場格局。
小米SU7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傳統自主品牌由下至上的產品布局,不少新勢力品牌在進入市場之初,便選擇了30萬元以上市場區間,例如蔚來目前產品均價都超過30萬元,賽力斯去年底發布的問界M9售價更是超過50萬元。“造車新勢力積極布局30萬元以上市場,對于一些豪華車品牌造成了較大沖擊,”崔東樹說道。
問界M7
在崔東樹看來,“造車新勢力推動了產業鏈的快速完善,對行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它們也帶來了智能電動化的超強發展,推動產業技術進步!敝袊嚬I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也表示,“造車新勢力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與運作模式,它們敢于投入、敢于創新。”
十年而立,造車新勢力們憑借創新的技術、獨特的產品理念和靈活大膽的市場策略,逐漸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它們不僅是汽車產業的重要參與者,還是推動國內傳統豪車市場份額重新洗牌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重塑的生力軍;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還分別成功地吸引了大眾、Stellantis集團等汽車巨頭“反向合資”,成為外資大佬眼中的“香餑餑”。
從無人問津到津津樂道,造車新勢力們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造車新勢力們仍面臨諸多挑戰!霸谥悄芫W聯化的‘下半場’,車企將開啟更高階的競逐,企業全方位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同時,多數造車新勢力還尚未實現盈利,始終面臨著‘淘汰賽’的持續沖擊!贝迻|樹強調,“造車新勢力要從‘小而美’成長到‘大而全’,形成全方位都比較強的大企業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保▓D/文 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懿)
相關閱讀:
“追趕”→“領跑”,中國汽車產業從量變到質變
加速崛起、向上突圍,自主品牌重塑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