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層面看,盡管上汽依然坐擁“國內第一大汽車集團”稱號,但其增速已然“陷落”。同時,“東風、一汽合并”一旦傳聞成真,上汽的領先優勢將瞬間被瓦解。
上汽集團的確存在不小隱憂,而這樣的隱憂又都指向了自主品牌……
過去兩天,對于奧迪“再合資”,我們以公開數據從大眾集團在華產能方面做了分析和探討。事實上,作為中方的當事主角之一——上汽集團也有其“再合資”的數字動因,下面是中國經濟網記者源自公開資料的具體分析。
2016年1-11月前十企業集團銷量及增速
首先是源自銷量增速的放緩,上汽集團亟需新的市場增長點。
在中汽協發布的產銷數據中,上汽集團1-11月累計銷量574.9萬輛,同比增長10.28%。從總量來看,上汽依然排在前十位企業集團之首;但就增速而言,上汽則落在后面。除長安、華晨外,其余七家企業集團同比增速均高于上汽。
從內部看,上汽集團旗下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上汽通用都已達到年銷售200萬輛的“體量”,在龐大的基數下很難再有較高的增長,上汽集團急于取得突破,“再合資”也許是他們一條不錯的捷徑。
2016年1-11月前十企業集團銷量及增速
其次是源于“高處不勝寒”的處境,尤其是來自央企的壓力。
盡管上汽集團領跑國內市場多年,但其身后有一直就有三大央企——東風、一汽和長安三大集團的苦苦追趕,來不得半點兒閃失。今年前11月,排名二、三的東風、一汽增長速度分別高出上汽1個和2個百分點。之前有關東風、一汽或將合并的傳聞,近日再度興起。一旦傳聞成真,按照兩家1-11月666萬輛的銷量之和,上汽的領先優勢將被瞬間瓦解,其沉重的“危機感”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是自主品牌的缺失,與其他各汽車集團或企業形成反差。
今年1-11月,廣汽、奇瑞的同比增速則超過30%,吉利增速更是接近40%。而長安、長城、吉利、奇瑞無一不是在自主方面取得較大成就的。反觀上汽乘用車,自主品牌是其一直以來的痛點。2015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僅為170017輛。今年前11個月,盡管上汽乘用車銷量實現較大增長達274738輛,但與長安的1168409輛相比,也不到其四分之一;不到長城銷量(923923輛)的三分之一。
以上從市場層面來看,上汽集團的確存在不小的隱憂,而這樣的隱憂又都指向了其自主品牌,那么,與奧迪的“再合資”,就是上汽集團的“華山一條路”嗎?(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專題報道組)
相關閱讀:
奧迪“再合資”數據面面觀 迫于產能壓力的大眾
奧迪“再合資”數據面面觀 “厚此薄彼”的大眾?
【專題】奧迪,奧迪!想說愛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