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共售出209.2萬輛,同比下降4.4%,環比小幅下滑0.6%,走勢較為平穩。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達到34.7萬輛,同比增長132.0%,成為乘用車市場的主要增量。
展望2月,節后車企快速恢復了生產節奏,終端市場表現也將得到較好支持;同時,務工群體的回流,或將推動車市結構性回暖;此外,多家車企受缺芯影響調低了2021年銷量預期,積壓訂單有望逐步釋放;再有,歷年春節后都會呈現一波開學前購車小高潮。綜合來看,2月乘用車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昨日(2月14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運行表現。整體來看,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共售出209.2萬輛,同比下降4.4%,環比小幅下滑0.6%,走勢較為平穩。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由于春節假期始于1月31日,假期前幾天生產線就會停工、購買也會停滯,預估對全月產銷將帶來15%左右的損失,因此‘折算’損失后,1月乘用車市表現其實較為出色。”
“同時,今年春節全國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超40%,返鄉規模的明顯增長與節前促銷力度的放大,共同對節前購車消費形成了支撐;再有,隨著芯片短缺的持續緩解,汽車在生產、批發端的走強也逐步傳導至市場終端,推動零售回暖。”崔東樹進一步分析。
聚焦三大車型表現,1月,轎車仍舊處于領跑位置,但SUV展現出觸底反彈勢頭。其中,1月,轎車售出100.5萬輛,成為三大車型中唯一銷量過百萬輛的車型,但同比下滑5.8%,環比下滑4.1%的增長率卻并不亮眼。SUV車型售出98.5萬輛,環比增長2.7%,回暖明顯,同比則小幅下滑2.1%。MPV銷量依舊游走于邊緣,1月僅售出10.1萬輛,雖然環比出現4.5%的抬升,但其1月批發量卻環比暴跌32.4%,展現出極不景氣的一面。
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獨領風騷”。具體來看,受2021年底集中交付的“搶食”,新能源市場1月上旬表現較為疲軟,但下半月表現明顯回暖。最終,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達到34.7萬輛,同比增長132.0%,成為乘用車市場的主要增量;其雖環比下跌27.0%,但與上一年同期25%的下跌特征趨于一致,無需過多解讀。
具體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實現多元化發力,比亞迪以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上汽與廣汽等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市場也愈發突出。最終,1月,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廣汽埃安、上汽乘用車、長城、小鵬、理想、哪吒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齊齊突破萬輛大關,百花齊放。由此,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31.4%。
相比之下,豪華品牌與主流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腳步依舊緩慢。1月,豪華車中的新能源滲透率為10.2%,主流合資品牌更僅有2.5%。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板塊發揮的好壞,也越來越左右著品牌整體的表現。與新能源市場表現近似,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整體也展現出自主強勢、豪華和主流合資低迷的特點。1月,自主品牌共售出94萬輛,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1%;市場份額也由此升至45.5%,同比增長了6.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的強勢表現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助推,首先,自主頭部車企表現“強者恒強”,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品牌表現持續優秀;同時,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氣勢長虹”,則為其帶來了更多的增量。
而豪華品牌零售則為29萬輛,同比下滑5%;主流合資品牌零售為86萬輛,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7%。
展望2月,節后車企快速恢復了生產節奏,終端市場表現也將得到較好支持;同時,務工群體的回流,或將推動車市結構性回暖;此外,多家車企受缺芯影響調低了2021年銷量預期,積壓訂單有望逐步釋放;再有,歷年春節后都會呈現一波開學前購車小高潮。綜合來看,2月乘用車市場表現值得期待。(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
相關閱讀:
2021年乘用車結束三連跌 2022年新能源預期銷售55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