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共生產227.7萬輛,同比增長16.3%;廠商批發銷量219.1萬輛,同比增長11.0%;市場終端零售銷量184.0萬輛,同比增長7.3%。值得注意的是,10月,狹義乘用車產量、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均低于上一個月,與往年市場的周期性走勢規律相比有一定差異。
10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94萬輛,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5%。市場零售份額超過五成,達51.5%,同比增長6.0個百分點;1-10月累計份額也升至52%,同比增長11.4個百分點。乘聯會分析,在新能源和出口市場的出色表現,給自主品牌帶來了顯著增量。
昨日(11月8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數據,10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共生產227.7萬輛,同比增長16.3%;廠商批發銷量219.1萬輛,同比增長11.0%;市場終端零售銷量184.0萬輛,同比增長7.3%。值得注意的是,10月,狹義乘用車產量、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均低于上一個月,與往年市場的周期性走勢規律相比有一定差異。
具體來看,生產方面,10月,狹義乘用車共生產227.7萬輛,同比增長16.3%,環比下降3.6%,走勢基本穩定。其中,自主品牌生產穩健,10月產量同比增長26%,環比微降1%;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等頭部自主品牌產量更實現了8%以上的環比增長。而豪華品牌產量同比增長28%,環比下降11%;合資品牌同比增長1%,環比下降4%。
批發方面,10月,廠商批發銷量為219.1萬輛,同比增長11.0%,環比下降4.6%。其中,頭部自主品牌依舊表現亮眼,比亞迪、吉利和長安分列10月廠商批發銷量前三名,且同比增幅顯著。
終端零售方面,10月,狹義乘用車共售出184.0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下降4.3%,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自2013年以來,國內乘用車首次出現10月零售銷量環比下降走勢。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部分線下銷售無法開展,尤其河南、廣東、內蒙、福建等汽車消費大省受到了較明顯沖擊;同時,部分車展也受到影響,無法提升市場購車熱情;此外,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加速收縮也拉低了整體表現,10月,新能源以外的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28萬輛,同比下降8%。”
綜合1-10月,狹義乘用車累計售出1671.6萬輛,同比增幅擴大至3.0%,凈增48.2萬輛。崔東樹還介紹,“新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啟動,助推6-10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量156萬輛,貢獻巨大。”
聚焦具體品類,10月,豪華品牌零售21萬輛,同比增長16%,環比降29%。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0萬輛,同比下降9%,環比下降6%,表現延續低迷;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占比19.3%,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日系份額18.9%,下降3.7個百分點,美系份額7%,下降1.7個百分點。
自主品牌表現搶眼,10月零售銷量達到94萬輛,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5%。市場零售份額超過五成,達51.5%,同比增長6.0個百分點;1-10月累計份額也升至52%,同比增長11.4個百分點。
乘聯會分析,在新能源和出口市場的出色表現,給自主品牌帶來了顯著增量。新能源方面,10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55.6萬輛,同比增長75.2%,環比下降9.0%,市場滲透率達到30.2%,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2.9%,市場銷售份額也提升至63%,增長了2.1個百分點;豪華品牌滲透率為13.6%,主流合資品牌僅有4.6%。1-10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443.2萬輛,同比增長107.5%。
出口方面,10月,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乘用車出口量(含整車與CKD)為27萬輛,同比增長42%,環比增長13%;其中,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39%。10月,自主品牌出口19.4萬輛,同比增長46%;合資與豪華品牌共出口7.5萬輛,同比增長32%。1-10月,乘用車累計出口186萬輛,增長57%。
展望11月,崔東樹分析,“進入冬季后,縣鄉、農村市場的購車熱情有望逐步釋放,對新能源和中低端燃油車市場將帶來推動;同時,電動化、智能化不斷深入,加之部分企業對新能源產品展開降價措施,將助推新能源市場維持升勢;此外,國內車企不斷加大出口力度,預計將對市場整體表現貢獻力量;再有,新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進入尾聲,觀望的消費者或將轉化為購買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的反彈,或令線下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
相關閱讀:
前三季度乘用車售出1487.5萬輛,新能源銷量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