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導讀:
1、經銷商庫存回歸合理區間 四大挑戰依然待解
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3%,同比大幅下降10.4%,環比下降3.8%,當前經銷商庫存水平進入相對合理區間。部分車型的供給緊張問題將延續到8月份,預計四季度結構性短缺問題將得到緩解。
回顧上半年,有33.6%的經銷商維持盈利狀態,30.4%的經銷商出現虧損。豪華與進口品牌超六成盈利,合資與自主品牌平均盈利比例為兩成。從國別看,日系、德系經銷商盈利能力突出,盈利比例超四成。總體來看,經銷商仍面臨獲客成本高、人才流失、渠道變革及更為嚴格的法規等四大問題和挑戰。
2、1-6月進口乘用車銷售49.4萬輛 豪華品牌占9成
6月,我國進口乘用車終端銷售8.8萬輛,同比下滑0.6%。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乘用車終端銷售49.4萬輛,同比增長14.4%。
1-6月,豪華品牌仍是進口車絕對銷售主力,占比高達90.0%;非豪華品牌降幅則進一步擴大至48.3%,占比僅為9.2%。豪華品牌、超豪華品牌增速達30.3%和64.0%。
3、上半年二手車成交843萬輛 6月保值率普漲
1-6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為843.42萬輛,同比增長52.89%,較2019年增長22.9%;各車型銷量同比均有明顯增長。6月雖是汽車行業銷售淡季,但芯片短缺令新車市場部分車型產能受限,新車漲價推高二手車需求,各級別車型保值率普遍上漲。
面對汛情、疫情,流通協會預計7月二手車市“不會特別樂觀”,交易量將環比下降5%-7%,總體規模維持在140萬-142萬輛區間,同比增速為11%-15%。
4、7月召回汽車超200萬輛 首例排放召回“花落”五菱系
7月,國內車市共有11個品牌累計發布11起公告,共計召回汽車2057594輛,同比增長476.58%,環比增長238.80%,召回規模激增。其中,五菱系召回多達1436997輛汽車,占當月召回總量的69.84%,穩居首位;同時,其還成為《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后的首例相關召回。
保時捷連續第四個月“榜上有名”,其間召回車型包括911,卡宴、Macan,以及Taycan,涉及廣泛。與之“同病相憐”的還有沃爾沃,7月,沃爾沃發布了一起涉及131591輛汽車的召回;由此,前7個月中,沃爾沃也已4度“登榜”。
5、躍躍御市:新勢力全線高漲,“蔚小理”何時撞線萬輛?
在銷量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的同時,造車新勢力還保持著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依照目前的增速,“蔚小理”全都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單月銷量突破萬輛。但受困于芯片及電池短缺等問題,“蔚來的月度全供應鏈產能就是在7500+輛”,理想“目前沒辦法保證交付量實現過萬”。
隨著芯片供應緊張的問題得以緩解,“蔚小理”將逐步擺脫產能受限的束縛。屆時,它們也就用不著靠訂單量來造勢,而是可以用實際的交付量論高下。那么,誰的月銷量會率先撞線萬輛呢?
6、濤濤不絕:BBA半年報全線飄紅 “缺芯”影響仍將持續
上半年,寶馬依然在銷量上保持領先,奔馳則在營業收入、息稅前利潤、銷售回報率上繼續實現領跑。但如果單論二季度,寶馬對奔馳的追趕趨勢非常明顯。奧迪方面未發布二季度具體數據,從上半年來看,其各主要財務指標在增速上,依然和兩位“德國老鄉”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對于下半年,BBA均認為全球汽車市場仍將展現強勁需求,但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依然將帶來嚴峻挑戰。奔馳甚至認為,“缺芯”危機將延續至2022年。
7、商務部:新能源汽車帶動汽車出口增長
“新能源汽車帶動汽車出口增長。1-7月,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02.5%,增速創歷史同期新高,拉高整體出口增速0.6個百分點。”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昨日談2021年1-7月外貿運行情況時表示。
8、7月車市再度下滑 合資受困缺芯、自主借機逆襲
7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共銷售150.0萬輛,同比下降6.2%,環比下滑4.9%,連續第二個月同環比雙降;1-7月,國內狹義乘用車累計銷售1144.5萬輛,同比增長22.9%,較1-6月增速下降6個百分點。崔東樹分析,“受芯片短缺影響,部分車企近幾個月批發端銷量驟減,尤其合資品牌經銷商訂單需求和現有庫存不匹配,繼而導致零售端偏弱。”
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2.2萬輛,同比增長169.4%。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30.1%,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埃安三品牌新能源零售量皆破萬輛大關;造車新勢力也“百花齊放”,理想、小鵬、蔚來、合眾、零跑等品牌皆表現優秀。反觀高檔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8%;主流合資品牌更僅有2.5%。
9、7月SUV市場延續暗淡 豐田危中尋機、大眾“難取舍”
7月,國內SUV共售出69.1萬輛,同比下降5.5%,環比下滑4.0%,至此已迎來連續第3個月的同環比雙降,市場暗淡。
自主品牌表現“波瀾不驚”,共有4車入榜;在中國市場始終“低調”的豐田RAV4終于展現“全球車”風范,7月銷量突破2萬輛達到20390輛,一舉升至榜單亞軍位置,并成為合資SUV市場新的“領頭羊”;德系的大眾深刻體會到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迫,大眾“雙雄”途觀與探岳雙雙落榜;“久別”的美系當家SUV——別克昂科威重回視線,則成為又一大看點。
10、商務部:1-7月,汽車消費總體保持回穩向好態勢
“今年1-7月,汽車消費總體保持回穩向好態勢。二手車交易量、報廢機動車回收量大幅增長;新能源汽車銷量創歷史新高。受去年同期基數先低后高和汽車芯片短缺等因素的影響,5月以來新車銷量增長承壓,并逐步傳導至零售終端。”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談今年前七個月我國汽車消費情況表示。
11、淡季不淡 新能源前7月累計銷量已超歷年全年
7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6.3萬輛和186.4萬輛,環比下降4.1%和7.5%,同比下降15.5%和11.9%。陳士華表示,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另一方面商用車受排放法規切換的影響,乘用車受芯片短缺影響,造成產銷同比下降。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7月呈現出“淡季不淡”的特點,產銷分別完成28.4萬輛和27.1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6倍。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0.4萬輛和147.8萬輛,同比均增長2倍。
12、躍躍御市:長城、吉利加速海外拓展,長安高端布局待解
經過多年發展,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快速崛起,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紛紛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得益于全球業務的快速增長和中國市場的穩健表現,長城、吉利、長安乘用車依舊保持著領頭羊的地位。數據顯示,7月,“自主三強”的銷量均突破9萬輛;1-7月的累計銷量均突破70萬輛。
在集體高端化突圍的進程中,長安沒能與長城、吉利同頻共振。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長安有意將旗下高端產品序列UNI獨立成為高端品牌”。對此,長安方面回應稱,“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消息”。此外,長安與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也遲遲沒有新的動作。
13、7月MPV:五菱三車全線滑落 傳祺雙子勢頭正盛
7月,國內MPV車型銷量為8.7萬輛,同、環比分別下降8.8%和3.9%;1-7月,MPV的累計銷量為65萬輛,同比增長23.0%。受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大部分MPV車型的銷量增速均呈現不同程度下滑。
作為長期“霸榜”MPV市場的五菱(含寶駿),旗下“入圍”榜單前十五的3款產品,在7月的銷量同比均呈現下滑態勢。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廣汽傳祺“雙子”——傳祺M8與傳祺M6勢頭正盛,分別占據7月銷量榜單的第3、4名位置。
14、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4% 制造業增勢穩定
8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4%,比2019年同期增長11.5%,兩年平均增長5.6%;環比增長0.30%。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兩年平均增長6.7%。
15、紅旗強勢領跑,"凱雷"陷入膠著,林肯快馬加鞭
新車先后上市,銷量你追我趕,棋逢對手的“凱雷”對于二線高檔車亞軍的“爭奪戰”,可謂是頗具看點。而年度冠軍似乎已是紅旗的囊中之物,今年前七個月,紅旗以超17萬輛的成績強勢領跑,未來還將繼續擴大領先優勢。與此同時,林肯正快馬加鞭,不斷縮小與其他二線高檔品牌之間的差距,根據當前的銷量走勢來看,林肯有望在2021年突破10萬輛大關。
16、躍躍御市:奧迪A6L率先破十萬,自主C級車占比超兩成
7月,國產C級車的累計銷量為53584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9.96%;1-7月的累計銷量為425199輛,同比增長35.02%。從銷量數據來看,國產C級車市場雖然已恢復至疫情前的常態水平,但市場需求還是因為芯片短缺危機受到抑制。
奧迪A6L的終端庫存雖已告急,但其單月銷量仍維持在1.5萬輛以上。基于這一絕對的領先優勢,奧迪A6L前7個月的累計銷量率先突破十萬輛達108743輛。此外,自主品牌在國產C級車市場上不斷擴大聲量,7月,5款自主C級車的合計銷量為12266輛,占該細分市場份額的22.89%;前7個月銷量合計為85310輛,占比20.06%。
17、7月A級車:合資車企缺芯片明顯 自主趁勢而上
受“缺芯”等因素影響,7月A級車市場出現同環比雙降,尤其是合資車企缺芯片明顯,部分主流車型降幅甚至在七成以上。崔東樹表示,一些廠商選擇將芯片優先供應給利潤較高的車型,進而影響其A級車市場表現。
自主品牌則趁勢而上,共有4款車型入榜 。隨著第四代帝豪上市、星瑞的穩步上量,以及秦PLUS的強勢崛起,自主能否就此改變A級車市以往格局,值得期待。
18、棉里藏針:凱美瑞一枝獨秀 BBA別有洞天
7月B級車市場,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各競品車型排名“此起彼伏”,尤其是合資B級車,完全是一派“新格局”;與此同時,芯片短缺仍在進一步發酵,包括博世在內的供應商預計:汽車生產受此影響恐將波及百萬輛。
凱美瑞已連續奪取月度冠軍,1-7月產銷累計超11萬輛,可謂一枝獨秀。在高檔車陣營中,寶馬3系保持穩健,持續領跑;奔馳C級即將迎來全新換代,并廣受市場和消費者關注;奧迪A4L略顯疲態,據了解,年款車型的提前上市,有望進一步提升競爭力。